【BCR国际金融速报】消费强、就业弱,美联储陷两难困境
摘要: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近日向笃定该央行将在12月进行今年第三次降息的投资者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素有“美联储传声筒”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尼克·蒂米罗斯撰文指出,鲍威尔在周三的发言中一反央行官员惯用的模糊措辞,转而采取更为直接的沟通策略。他不仅刻意强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内部存在的显著分歧,更试图淡化市场对六周后必然降息的预期。在回应相关猜测时,鲍威尔甚至直言:“事实上,远非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近日向笃定该央行将在12月进行今年第三次降息的投资者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素有“美联储传声筒”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尼克·蒂米罗斯撰文指出,鲍威尔在周三的发言中一反央行官员惯用的模糊措辞,转而采取更为直接的沟通策略。他不仅刻意强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内部存在的显著分歧,更试图淡化市场对六周后必然降息的预期。在回应相关猜测时,鲍威尔甚至直言:“事实上,远非如此。”
蒂米罗斯分析认为,鲍威尔的坦率表态折射出美联储在解读当前经济数据时面临日益加深的内部裂痕:一方面消费者支出依然保持强劲,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的招聘活动却明显放缓。
目前,美联储的下一步政策走向取决于两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叙事何者更接近现实。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投资热潮与股市繁荣将继续推动企业和消费者支出,从而削弱大幅降息的必要性。持此观点的官员警告,若过早或过度放松政策,可能使通胀率长期徘徊在3%左右,难以回归2%的政策目标。
第二种叙事则警示,加息政策的滞后效应与贸易、移民政策的调整影响终将传导至就业市场。若美联储未能及时采取降息措施,失业率可能显著攀升。值得关注的是,今夏就业增长已呈现放缓态势,鲍威尔周三更透露某些指标显示新增就业已接近零增长。
“他们正处于微妙境地,因为支出数据与劳动力市场表现出现明显背离,”前美联储高级顾问威廉·英格利希指出,“消费数据尚属稳健,但就业市场确实显示出急剧放缓的迹象。”
在去年累计降息100个基点后,美联储今年又实施了50个基点的降息,使利率水平逐渐接近多数人认为的“中性区间”——即既不对经济产生刺激作用,也不形成制约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周三的利率决议出现了自2019年以来首次双向异议: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杰弗里·施密德反对降息,而美联储理事丽莎·米兰则主张更大幅度的宽松。鲍威尔反复强调的“强烈分歧观点”,凸显了委员会内部对继续降息日益增强的抵触情绪,预示12月的政策决定将面临更大挑战。
“现在越来越多委员认为,我们至少应该在此暂停一次,或采取类似审慎行动,”鲍威尔坦言,“对部分委员而言,当前恰是退后观察的时机,需要确认劳动力市场是否真的面临下行风险,或是验证当前经济增长力度的可持续性。”
这种分歧在官员表态中可见一斑:美联储理事米歇尔·鲍曼在近期演讲中警告,同僚们可能“在应对劳动力市场恶化方面严重落后于形势”,未来或需“以更快节奏、更大幅度调整政策”。她在本周投票支持了25个基点的降息。
与之相对,施密德等官员则持更为鹰派的立场。他在今夏演讲中强调关税对价格的影响有限,部分原因在于美联储未试图通过宽松政策抵消成本冲击。与引用排除关税因素通胀数据的鲍威尔不同,施密德明确表示绝不会进行此类操作,认为其“既无意义也无法衡量”。
官员立场的动态变化也值得关注。今夏曾是降息主要倡导者的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近期态度转向谨慎。他在本月表示,若经济持续展现韧性,“政策利率向中性水平调整的步伐应比我此前预期的更为缓慢”。
此外,政府停摆导致关键就业报告延迟发布,使政策制定者在会议间隙缺乏足以弥合分歧的数据支持,这进一步加剧了决策难度。
另一个争议焦点在于:当前就业疲软究竟主要反映劳动力供给减少(移民水平下降和求职者数量缩减),还是真实需求软化?对此,官员们各执己见。
“在多数情况下,美联储会更倾向于采信劳动力市场数据而非增长数据,”圣路易斯联储前主席詹姆斯·布拉德分析称,“但现阶段由于移民政策变化,所有数据的解读都面临不确定性。”
布拉德预计,最终数据将验证消费者支出保持强劲的观点,这意味着美联储可以在未来一年以更从容的节奏将利率调整至中性水平。这场关乎政策路径的争论,仍将持续牵引市场神经。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