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纳闽警方近日通报,一名30岁女子因在Instagram上看到一则高回报投资广告,先后向诈骗者指定的多个银行账户分阶段转账共计33,508.25令吉,最终发现被骗,报警求助。
纳闽警方近日通报,一名30岁女子因在Instagram上看到一则高回报投资广告,先后向诈骗者指定的多个银行账户分阶段转账共计33,508.25令吉,最终发现被骗,报警求助。
诈骗过程:诱人回报引诱多次转账
受害女子最初投入300令吉,获得10%的“回报”,这让她深信投资真实可靠。随后,她陆续追加投资,累计金额超过3.3万令吉。她通过WhatsApp与诈骗者联系,诈骗者利用虚假投资平台诱导她多次转账。
直到4月11日,当她尝试提现时,诈骗者以“系统错误”为由拒绝支付,女子开始怀疑被骗。多次联系诈骗者无果后,她于4月23日晚向警方报案。
警方行动与提醒
纳闽警方正依据刑法第420条(欺诈罪)展开调查,该罪名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鞭刑及罚款。警方负责人苏布探长莫哈末哈米兹呼吁公众提高警惕,避免轻信社交媒体上承诺快速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尤其是通过Instagram、WhatsApp等平台推广的所谓“稳赚不赔”投资。
专业工具助力风险防控
在数字时代的投资环境中,借助第三方专业工具进行立体化风险评估已成为必要环节。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交易商信息查询平台,外汇天眼 WikiFX 为投资者构建了多维度的安全防护体系:
诈骗背后:社交媒体成诈骗温床
此案件反映出诈骗分子利用社交媒体的广泛影响力,通过虚假宣传和初期小额回报诱导受害者逐步加码投资,形成“庞氏骗局”或类似诈骗手法,令受害者损失惨重。
投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诈骗者往往利用心理操控制造急迫感和虚假信任,诱使受害者在缺乏充分思考的情况下盲目投入资金。面对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高回报”投资诱惑,公众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务必在投资前多听、多看、多思考,核实投资项目的合法性,合理分配资金,避免因一时贪念而落入骗局。及时举报可疑活动,寻求专业机构帮助,是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投资需谨慎,唯有理性和警觉,才能远离诈骗陷阱,守护好自己的财富。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近日,彭亨关丹警方通报,一名58岁家庭主妇因轻信Facebook上推广的虚假股票投资项目,累计损失高达150,190令吉。
近日,吉兰丹哥打峇鲁警方通报,一名57岁前油气钻井工人因轻信一家声称提供“伊斯兰教法合规”股票投资公司的高额回报计划,投资本金达15万令吉,承诺年利率18%,三年期内每季度支付利润约6,700令吉。
近日,马来西亚柔佛州麻坡发生一起令人警醒的投资诈骗案件:一名72岁的前会计师因轻信WhatsApp上的投资信息,最终损失超过30万令吉。
一场原本充满希望的网络邂逅,最终却让一名本地女销售与市场高管陷入了巨额损失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