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油价周二维持震荡格局,布伦特原油期货收于68.76美元/桶,美国WTI原油微跌至66.27美元/桶,延续此前三连跌态势。此前两个交易日,两大基准油价均跌超1%,触及一周低点。市场供需预期的持续博弈,成为当前价格波动的主导逻辑。OPEC+增产计划加速,供应过剩担忧升温本轮油价回调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OPEC+宣布自9月起将原油产量提升至54.7万桶/日。这是该组织自2020年实施限产政策以来,连续
国际油价周二维持震荡格局,布伦特原油期货收于68.76美元/桶,美国WTI原油微跌至66.27美元/桶,延续此前三连跌态势。此前两个交易日,两大基准油价均跌超1%,触及一周低点。市场供需预期的持续博弈,成为当前价格波动的主导逻辑。
OPEC+增产计划加速,供应过剩担忧升温
本轮油价回调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OPEC+宣布自9月起将原油产量提升至54.7万桶/日。这是该组织自2020年实施限产政策以来,连续第三次扩大增产规模,标志着其“史上最大规模减产计划”的全面逆转。据市场估算,此次增产规模相当于全球日需求的2.4%。
尽管OPEC+名义上计划增加供应,但实际增量可能低于预期。部分成员国因产能限制或地缘因素,难以完全兑现增产目标。这一矛盾凸显了当前市场对“名义供应”与“有效供应”的差异化解读。
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发酵,能源流向或生变数
与此同时,全球能源贸易格局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美国持续向印度施压,要求其停止进口俄罗斯原油,以迫使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美国总统特朗普更威胁称,将对继续采购俄油的国家加征100%次级关税。此前,美国已在7月对印度实施25%的进口关税。
ANZ高级大宗商品策略师Daniel Hynes指出:“印度目前是俄罗斯海运原油的最大买家,若其采购中断,俄方将被迫寻找替代买家,而可选市场正在快速收缩。”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印度自俄进口原油量达175万桶/日,同比微增1%。
需求预期承压,关税政策成潜在风险
除供应端扰动外,市场亦密切关注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新一轮关税措施。分析认为,若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可能抑制经济增长动能,进而削弱燃油需求复苏。这一预期在技术面得到进一步印证:WTI原油日线图显示,价格持续受制于5日与10日均线压制,14日RSI指数已跌至中性偏弱区域,暗示短期动能不足。
关键位观察:65.50美元成多空分水岭
从技术形态看,WTI原油当前徘徊于66美元附近。若后市有效跌破65.50美元前期支撑位,恐进一步下探64.00美元区域;反之,若重返68.50美元上方,则可能重启反弹行情。整体而言,空头仍占短期优势,但需警惕政策变动或地缘事件引发的技术性修正。
ETO Markets 观点:9月或成市场转折点
当前油价陷入“供需预期博弈”的胶着状态:OPEC+增产计划倾向压制价格,而美国的地缘施压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又可能限制部分供应,甚至重构全球能源流动。在此背景下,短期油价预计维持区间震荡,9月OPEC+实际增产兑现情况及地缘政治进展,将成为决定后市方向的关键变量。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