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 资讯 |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最新发文,称黄金是终极货币
摘要:达利欧认为,黄金是终极货币,其价值不依赖于他人履约支付,且难以被没收《时代周刊》周五刊登了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文章,指出黄金是风险最低、最具长期保值性的货币,且“被没收风险”远低于其他资产。他系统分析了黄金在金本位与法币体系下的表现,以及其在资产配置中的逻辑。达利欧表示,他长期担忧国债和法币的价值,并认为这种担忧提升了黄金的吸引力。自他首次提出相关观点以来,金价已大幅上涨。他强调,黄金是一种
达利欧认为,黄金是终极货币,其价值不依赖于他人履约支付,且难以被没收
《时代周刊》周五刊登了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文章,指出黄金是风险最低、最具长期保值性的货币,且“被没收风险”远低于其他资产。
他系统分析了黄金在金本位与法币体系下的表现,以及其在资产配置中的逻辑。
达利欧表示,他长期担忧国债和法币的价值,并认为这种担忧提升了黄金的吸引力。自他首次提出相关观点以来,金价已大幅上涨。
他强调,黄金是一种货币,而且是贬值风险和“被没收风险”最低的货币。正因如此,几千年来几乎所有国家都将黄金视为有价值的货币,而其他货币则频繁更替、消亡。
历史上,货币主要分为两类:与硬资产挂钩的货币和法币。前者的价值与黄金、白银等稀缺资产绑定,可按固定汇率兑换;后者则不与任何资产挂钩,发行量不受限制。
各国在货币与黄金挂钩且债务高企时,体系往往最终崩溃。崩溃路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坚持金本位导致违约与通缩;另一种是放弃兑付承诺,滥发货币引发贬值与通胀,推高金价。
在央行成立前(如1913年前的美国),各国多选择通缩路径;而央行诞生后,通胀型解决方案更为常见。
无论路径如何,结果都是债务危机,通过物价上涨实现系统“重置”,使货币购买力长期下降。金本位的两次重大崩溃分别发生在1933年与1971年。
1971年后,全球彻底转向法币体系。历史表明,当债务规模远超偿债能力时,央行往往选择大规模印钞和信贷扩张,带来通胀与金价上涨。
黄金在这种环境下始终表现出色,成为购买力最稳定的货币。这也是如今黄金成为各国央行第二大储备资产的原因。
不过,黄金并非在所有时期都优于其他货币。纸币或债务货币能产生利息,而黄金没有。当利率水平高于货币贬值速度时,持有债务货币的回报更高。
若要进行择时操作,当利率足以弥补违约与贬值风险时应持有债务货币;反之,则应选择黄金。若不进行择时,始终配置一定比例的黄金是稳健策略。
黄金的实际回报率约为1.2%,与现金负相关,因此在需要高流动性的环境中,黄金与现金构成理想的货币组合。
黄金之所以更受青睐,还因为其“被没收风险”极低。它的价值不依赖他人履约,不易被政府或他人夺取,也无法被网络攻击窃取。
在金融危机、税负飙升或国际制裁等导致资金风险上升的时期,黄金通常成为避险首选。此时,黄金的价值并非暴涨,而是保持稳定,相对其他货币不贬值。
正因如此,黄金在漫长的历史周期中始终是最根本、最可靠的货币,其价值与生活成本的匹配度最高,是名副其实的“时间验证之币”。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