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R速览国际金融新闻】欧佩克+的抉择:保价格还是争市场?
摘要:尽管市场普遍预测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可能进一步压低油价,但多数石油交易员和分析师认为,欧佩克+在明年实施减产的可能性较低。根据一项针对25名经纪商和分析师的调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预计该产油国联盟在2025年不会削减供应,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欧佩克+会采取减产行动——若成真,这将是该组织两年多来首次实施此类措施。尽管不少分析师预期明年将出现供应过剩,但他们认为过剩规模未必会大到足以显著打压油价,进

尽管市场普遍预测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可能进一步压低油价,但多数石油交易员和分析师认为,欧佩克+在明年实施减产的可能性较低。根据一项针对25名经纪商和分析师的调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预计该产油国联盟在2025年不会削减供应,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欧佩克+会采取减产行动——若成真,这将是该组织两年多来首次实施此类措施。
尽管不少分析师预期明年将出现供应过剩,但他们认为过剩规模未必会大到足以显著打压油价,进而迫使欧佩克+逆转其当前逐步增产的策略。今年4月,沙特及其盟友出乎市场意料地决定恢复此前暂停的产量,显示出其意图重新争夺市场份额。随着供应过剩迹象逐渐显现——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26年供应过剩将达到创纪录水平——产油国态度已趋于谨慎,并于本月同意在2025年第一季度暂停进一步增产。
今年以来,伦敦原油期货价格已下跌约14%,目前徘徊在每桶64美元附近,给许多欧佩克+成员国的财政带来压力。部分华尔街机构预测油价可能进一步走低。有分析指出,欧佩克+在2026年为避免油价暴跌而实施减产的可能性“非常高”。
然而,在上述调查中,仅有8名受访者认为欧佩克+会在2025年限制产量,12人预计不会采取任何限制措施,其余受访者则认为除非市场出现意外暴跌,否则减产不太可能发生。有观点指出,只有在需求显著崩溃、油价跌破每桶50美元,且欧佩克领导国明确认识到必须将政策重心重新转向市场管理时,才可能触发减产决定。
自4月份做出与多年来支撑油价政策相悖的增产决定以来,八个主要欧佩克+国家已恢复了自2023年以来暂停产量中的约四分之三,相当于约385万桶/日,这一进程比原计划提前了约一年。知情人士透露,沙特转向增产的战略意图在于从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等竞争对手手中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政治因素也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沙特正寻求与美国达成一系列安全保障协议。与此同时,美国方面持续呼吁欧佩克采取措施降低燃料价格。咨询机构FGE和Rapidan Energy Group分析认为,欧佩克+暂停进一步增产的决定,可能是未来达成新减产协议的铺垫。
国际能源署预测,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疲软而美国、巴西和圭亚那等国供应持续强劲的背景下,全球市场可能面临每日约400万桶的供应过剩,这一规模除2020年疫情期间外实属罕见。该机构指出,欧佩克+的减产似乎是防止如此巨大过剩成为现实的最有效屏障。产油国已多次强调,他们可能会“暂停或逆转”当前的增产进程。
有前白宫能源官员指出,这一预期的供应过剩要么是近代石油市场历史上最大的误判,要么明年必须出现某些变化以防止价格急剧下跌。如果没有地缘政治动荡或对伊朗、俄罗斯制裁等外部因素,可能就需要欧佩克+实施大幅减产。
油价持续回落对包括沙特在内的许多欧佩克+成员国财政造成压力。沙特面临不断扩大的预算赤字,并已被迫削减其重点经济项目的投资规模。不过,包括高盛和汇丰在内的多家预测机构认为,2025年的实际供应过剩规模可能小于国际能源署的预测。
如果欧佩克+能够挺过明年初可能出现的市场疲软,到2026年底其市场地位或将更加稳固。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曾指出,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供应增长最快可能在2025年初陷入停滞。届时,欧佩克+或可宣告其争夺市场份额的战略转变取得成效,尤其在国际能源署和高盛等机构认为石油需求增长周期可能长于此前预期的背景下。
有曾在欧佩克秘书处工作的分析师表示,预计欧佩克+在2026年不会减产,该联盟已明确将夺回市场份额作为未来战略方向。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欧佩克+在平衡价格支撑与份额争夺之间仍将面临持续的政策考验。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