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名24岁男性市场行销人员因社交媒体上的“高回酬投资计划”广告而受骗,短短几天内陷入连环转账,共计损失14,000令吉。该男事主在浏览Facebook时被所谓高盈利投资吸引,主动联系了管理员,并随后通过WhatsApp收到“客服”女性发来的投资平台链接。在对方引导下,他填写了包括个人及银行账户在内的敏感信息,并连续12次向5个不同账户转账,最终血本无归。等待逾三月无回报后,对方还借故继续索款,事主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被骗并报警处理。
核心要点
- 作案手法:利用社交媒体精准投放高收益投资广告,诱导受害者主动联系,后续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加深信任,步步套取个人及财务信息。
- 多层次转账:通过多个银行账户、分批次转账,增加受害者投入,减少警觉,便于犯罪分子分散风险。
- 延迟反馈与追加诱导:以“需要追加转账”、“手续未完成”等理由不断拖延回酬发放,同时诱使事主追加投入,意图榨取更多资金。
- 心理陷阱:借助高利润承诺,抓住投资者贪利侥幸心理和经济压力,令其在短时间内做出非理性决策,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专业解读与防骗建议
1. 理性识别高回酬投资广告
社交平台上的高额回报诱惑往往隐藏巨大风险。正规金融投资机构不会在公开平台随意许诺非实际回报。面对“稳赚不赔”“秒到账”等字眼,应高度警惕。
2.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切勿随意在陌生网络平台、链接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尤其是银行账户等核心财富资料。
3. 多重验证与咨询
投资前建议向专业金融顾问、多方权威网站核实信息。遇疑可第一时间向警方或网络安全部门咨询,杜绝盲目转账操作。
4. 警惕连环转账与“追加投资”
犯罪分子常通过多次、小额分批转账降低受害人警觉。如被多次要求追加存款员工,应立即警觉并终止资金流转。
5. 及时止损与报案
一旦察觉疑似被骗,应第一时间与银行联系,冻结账户止损,并保存证据向警方报案。
在数字投资时代,作为全球领先金融交易商信息查询平台的外汇天眼 WikiFX,通过多维度服务为投资者构建安全防护体系:收录全球超 3.8 万家金融交易商实时监管数据,涵盖监管机构注册信息、牌照状态等核心维度,用户搜索名称即可秒级生成 “数字信用档案” 查看资质;运用 AI 算法实时扫描交易商合规动态,对监管状态变更、用户投诉激增等风险信号智能预警,精准识别 “监管套牌”“ 地址造假 ” 等隐蔽骗局;除基础资质查询外,还提供 7×24 小时全球金融监管资讯、诈骗案例解析及防骗技巧,投资者通过 Google Play 或 App Store 下载 WikiFX 手机应用,可随时获取交易商安全评分、用户真实评价及行业反诈动态,让投资决策建立在充分信息核查基础上。
结语
随着社交媒体信息流快速、广告无门槛投放,网络投资骗局正趋向多样化、隐蔽化。每一位投资者,都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切勿贪图高额回报而落入陷阱。唯有增强法律与金融常识,理性理财,方能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