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OPEC+上周六(5月3日)宣布6月将增产41.1万桶/日。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月增产决定。更令市场担忧的是,多位OPEC+代表透露,除非各国同意减产协议,否则沙特考虑以类似的速度逐步取消其此前承诺的220万桶/日自愿减产措施。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该组织的八个核心成员国同意在6月将日产量提高41.1万桶,这与5月的意外增产幅度相同。累计增产幅度现已超过每日80万桶,这标志着朝着取消自2022年以来承诺
OPEC+上周六(5月3日)宣布6月将增产41.1万桶/日。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月增产决定。更令市场担忧的是,多位OPEC+代表透露,除非各国同意减产协议,否则沙特考虑以类似的速度逐步取消其此前承诺的220万桶/日自愿减产措施。
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该组织的八个核心成员国同意在6月将日产量提高41.1万桶,这与5月的意外增产幅度相同。累计增产幅度现已超过每日80万桶,这标志着朝着取消自2022年以来承诺的每日220万桶自愿减产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引发原油需求担忧加剧,再加上供应的增加,油价遭遇重击,布伦特原油已跌至四年来的最低点。5月5日,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下跌,布伦特原油一度跌破60美元/桶关口,WTI原油则逼近57美元/桶,均创下四年以来的新低。
一、OPEC+增产背后暗藏玄机!
在全球原油市场中,OPEC+近期宣布增产的决定引发了广泛关注,进而导致了近期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然而,其声称“市场基本面健康”的理由却站不住脚,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意图。
OPEC+八国在5月3日的会议上决定,6月将增产41.1万桶/日,理由是“低库存反映市场健康”。然而,数据显示,OECD商业原油库存仅比五年平均水平低2.5%,并未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这一理由显然缺乏说服力。
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地区,亚洲2025年前四个月的海运进口量同比减少28万桶/日,需求并未显著回暖。尽管3-4月中国进口量有所增长,但主要源于炼油商因担忧伊朗制裁而囤货,并非真实需求上升。
OPEC+增产的真正动机可能有三项。首先,施压成员国遵守配额:沙特可能通过压低油价,迫使其他产油国遵守减产协议。其次,迎合美国政治需求:满足特朗普政府降低能源价格的诉求,尽管这可能损害美国页岩油产业。最后,打击高成本竞争对手:通过低价挤压美国、巴西等高成本产油国的市场份额。
OPEC+的增产决定看似合理,实则暗藏多重算计。随着供应增加而需求前景不明,油价短期内大概率承压。周一,美国原油收跌4.27%,报每桶56.30美元;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下跌2.39美元,至每桶59.09美元。在上周末OPEC+宣布增产前,国际油价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跌超过20%。
二、油价未来走势预测
OPEC+宣布大幅增产的决定后,各大投行迅速作出反应,纷纷下调油价预期。高盛集团将2023年和2024年的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分别下调2至3美元/桶。
摩根士丹利的调整幅度更大,将2023年的季度价格预期每桶下调高达5美元,并预计下半年原油市场将出现每天110万桶的供应过剩,这一趋势可能延续至2025年全年。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